花2200億辦世界杯的卡塔爾,為什么用一口油井換了幾所美國名校?
瀏覽量:32次
今年世界杯,全世界都認識了壕無人性的卡塔爾。
人口僅300萬不到的卡塔爾為世界杯豪擲2200億,從零打造一座體育城市“盧塞爾”。花費是過往所有世界杯成本總和的5倍,比世界上150多個國家2021年GDP總和還要多!
可你不知道的是,卡塔爾不僅拿錢搞體育,還拿錢砸教育,直接把幾所美國名校搬到了自家門口。

從盧塞爾新城打車到卡塔爾教育城(Education City)只需半小時不到。當汽車駛入教育城,你的目光很快會被那些宏偉的教學樓吸引。傾斜的石頭和玻璃組成的宮殿式建筑均由全球知名建筑師設計,涓涓的噴泉和搖曳的棕櫚樹彰顯異域風情。
教育城龐大的規模展示了卡塔爾對于教育的野心。近年來,許多中東國家想轉型為知識經濟,教育城正是卡塔爾力求改變的證明。

這一切離不開卡塔爾當時的王后,如今的太后謝赫·莫扎的功勞。她和丈夫共同創立了卡塔爾基金會,用一口油井的收入來支撐基金會的運作。她是卡塔爾基金會的主席,也是高等教育項目的幕后推手。
她把卡塔爾基金會稱為“知識之井”,用石油天然氣換來的財富大力發展教育,實現財富從自然資源到人力資源的轉型。
開局不利
1998年,莫扎乘坐私人飛機前往美國,希望招募一所頂級大學,將精英教育引入卡塔爾。
她先是鎖定了美國的弗吉尼亞大學。這是一所頂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學,由美國第三任總統、《獨立宣言》起草人托馬斯·杰斐遜于1819年創立。
莫扎與弗吉尼亞大學展開了會談,希望在工程、文科、商業和醫學方面建立一個分支機構。

大學董事會卻拒絕了這一請求。一些人為學術自由感到擔憂,一些人認為兩國距離太遠不好管理,更多人不想把學校“賣”給阿拉伯半島的石油小國。
莫扎被拒絕后毫不氣餒,迅速轉向其他頂尖大學,一系列合作隨之而來。
先是康奈爾大學決定在卡塔爾開設一所醫學院。
當時的康奈爾校長坦言道:“過去美國在中東的活動大部分都跟槍支和石油有關,卡塔爾項目卻和醫學和教育有關。他們傳遞了如此不同的信息,我們為何不試試呢?”
有了康奈爾的加入,其他美國大學紛紛效仿。
現在共有六所美國大學在卡塔爾開設了校區,每所學校教的內容側重不同:德州農工大學負責教工程學,卡內基梅隆大學負責教商業和計算機科學,弗吉尼亞聯邦大學藝術學院負責教藝術,喬治城大學負責教國際關系,西北大學負責教新聞傳媒。
莫扎開出的條件很優厚。學術自由得到保證,費用全包。美國大學要做的僅僅是,來卡塔爾開一個分校,提供高水平的教育,頒發以學校命名的學位。
沖突和妥協
把美國大學請到卡塔爾容易,實際運營起來可沒那么簡單。
這里的教授說,卡塔爾給予了最大限度的學術自由,但不意味著沒有妥協。
出于對文化規范的尊重,藝術學院不會使用裸體模特來教授藝術。助理教授向記者展示了一本校園收藏的藝術書,有人在裸體圖片上貼了金屬膠帶。

西北大學卡塔爾分校的學生告訴記者,這里不像美國,沒有第一修正案保護媒體。他們試圖拍攝公共醫院或電視臺的外景時,會受到騷擾和恐嚇。
新聞項目的負責人解釋,這些困難反倒能幫助學生磨煉技能。她舉例說,有一組學生試圖揭露對菲律賓女傭的家庭虐待,他們當時被拒絕進入女傭的庇護所。
“我告訴他們,你們必須堅持不懈,不能放棄。后來學生們嘗試了另一種策略,帶著一位母親去請求允許他們進入,最后成功了。”

美國分校在處理卡塔爾的敏感問題方面頗有經驗。2015年,西北大學卡塔爾分校院長開展了一項關于中東媒體使用的六國地區調查,由卡塔爾國家研究基金會資助。
調查中問道,人們是否認為他們的國家 “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這是美國政治中的一個常規問題。
研究發現,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埃及、突尼斯和黎巴嫩的樂觀情緒在上升,但沙特阿拉伯在阿卜杜拉國王去世后出現了下降。
唯獨卡塔爾人民未能表態,政府中有人不允許《西北》雜志問這個問題。不問政治敏感問題是院長們在卡塔爾學會的潛規則。

哈佛學院前院長哈里·劉易斯對在西方價值觀薄弱的社會中復制美國大學的經驗表示擔憂。
“這就像把法國的葡萄藤種在愛達荷州。它可能會起作用,但土壤條件和光線條件是不同的,這些東西真的很重要。”
良性的影響
卡塔爾教育城項目自成立起一直不被人看好,眾多美國學者擔心:西方價值觀沒法真正改變這個國家的教育根基。
莫扎對此不以為然。她說:”這些學術項目為的是提升我們社會的各個方面,包括經濟和政治。我們希望公民成為批判性的思考者,這與一個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

在她看來:卡塔爾教育城的存在,本身釋放了幾個積極的信號。
教育公正是一方面。學生錄取、教授招聘完全由大學掌控。錄取不得有基于種族、膚色、宗教、國籍或性別的歧視,也不得削弱言論自由或宗教自由的權利。
錄取模式沿用了美國大學的“整體審查”的模式。學生需提交自己的學術成績、課外活動、標化成績等申請材料,被鼓勵與招生官進行面試,以獲得錄取機會。
教育城和美國大學一樣十分多元化,但主要是來自第三世界國家,如突尼斯、摩洛哥、巴基斯坦、格魯吉亞等。
大多數人被慷慨的財政援助、頂級的教育設施、優越的小班教育吸引。喬治城卡塔爾分校的師生比例是5:1,而美國主校區師生比在11:1。
莫扎回憶道,一個親戚曾打電話詢問能否開個后門,幫助某個家庭成員進入卡塔爾康奈爾醫學院。她拒絕了對方的請求,干預招生無疑會破壞教育的公正性。(雖然官方明面上說教育公平,皇室和當地有權勢的人還是有后門的,在錄取過程中會被標記為vvip)。

教育平等是另一方面。卡塔爾教育城采用男女同校制度,這與阿拉伯世界一些地區的單性別教育習俗形成了鮮明對比。
20年前,女性去一所男女混合的大學念書,在卡塔爾被認為是傷風敗俗的行為。教育城建立后,社會觀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德州農工大學卡塔爾分校作為一所工科院校。學生中40%以上是女性,這一比例比許多美國工程項目的比例大得多。
女性比例高主要是因為卡塔爾人不太愿意送女生出國讀書,所以向往西式教育的女性就來到了教育城,這里就讀的女生大都很優秀、很刻苦。
對此,莫扎做了一些聲明:“坦白來說,我不是一個女權主義者。教育城是為所有人設計的,包括男人和女人。我從沒把它看作是一個女性項目。”
目前,六所美國分校已頒發了上萬個學位。畢業生均進入世界頂級的研究生院深造,或在政府、私營企業、醫院、設在多哈的阿拉伯新聞機構半島電視臺等機構任職。
不確定的未來
如今卡塔爾教育城的存在完全依賴于美國大學和卡塔爾基金會的共識。
教育城所有分校都與卡塔爾基金會簽訂了10年之約。一旦雙方產生了不可調和的沖突,那么學校將自動撤離卡塔爾。倫敦大學學院卡塔爾分校因教育目標不合,于2020年離開了教育城。
另外,教育城的運營費用全由卡塔爾基金會支持。據《泰晤士高等教育》透露,光教學樓的建造就燒掉了幾十億美元。六個美國分校的年度支出超過了4億美元,這還是6年前的數據。
教育城招人需向美國教授給予25%的工資溢價補償,安排慷慨的住房,并提供豐厚的研究經費。
卡內基梅隆大學卡塔爾分校的院長稱,招聘教師是工作中最困難的部分。“你很難說服終身教授拋棄愜意的美國校園生活,搬到悶熱的多哈。”
卡塔爾基金會還給予學生豐厚的財政補助和獎學金。對于國際生,一經錄取,學校會盡量滿足你的財政需求,卡塔爾基金會提供部分無息貸款,優秀錄取者能拿到獎學金。(西北大學卡塔爾分校從過去的Need-blind改為Need-aware了,喬治城大學卡塔爾分校目前給錢還是比較大方的,缺錢的同學可以去申請GU-Q。)
油井總有開采完的一天,錢也有燒完的一天。如果卡塔爾教育城沒辦法像美國大學那樣,打造一套完整成熟的校友捐款體系,以支撐后續的運營,那么卡塔爾無疑是在一條不可持續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Reference:
www.forbes.com
www.washingtonpos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