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2025美國大學財務評級出爐!有些高校風生水起,有些卻不盡人意…
瀏覽量:次
在2025年的美國高等教育界,一場前所未有的財務壓力測試正在上演。
象牙塔內的景象已然改變:實驗室里,教授們不再沉浸于學術論文的創作,而是為維持基礎研究經費輾轉反側;圖書館中,莘莘學子在苦讀之余,面對逐年攀升的學費賬單不禁憂心忡忡——年均數萬美元的漲幅,正在重新定義”知識付費”的邊界。
這場席卷全美高校的財政風暴,讓眾多百年名校不得不摘下光環,直面收支平衡的殘酷現實。
在此背景下,《福布斯》雜志聯合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NCES)展開了一項里程碑式的研究,對868所私立高等院校進行了全面的財務健康評估,最終形成具有權威性的《2025美國大學財務狀況評級報告》。

研究團隊創新性地構建了包含九個維度的評估框架:
資金儲備維度(占比42.5%):包含人均捐贈資產(17.5%)、主要儲備金比率(15%)和生存能力比率(10%)
運營效率維度(占比32.5%):涵蓋核心運營利潤率(10%)、資產回報率(10%)及人均教學支出(7.5%)
收入結構維度(15%):重點考察學費依賴度
發展潛力維度(15%):包括新生入學率(7.5%)和助學金覆蓋率(7.5%)
頂尖梯隊分析:財務穩健的51所學府
在本次評估中,共有94所院校獲得A級及以上評價,較上年顯著增加40所。
其中堪稱”財政常青樹”的51所A+院校可分為三大類別:
精英綜合大學陣營(20所):
常春藤盟校表現搶眼:賓夕法尼亞大學、布朗大學、達特茅斯學院等7所藤校全部入圍
科技先鋒院校: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理工學院組成”理工鐵三角”
南方學術重鎮:杜克大學、萊斯大學、范德堡大學展現區域領導力
文理學院翹楚(25所):
威廉姆斯學院、阿默斯特學院等”小常春藤”成員持續領跑,卡爾頓學院、波莫納學院等中西部名校表現亮眼。
特色院校新貴:
圣約翰學院的”巨著計劃”與庫伯聯盟學院的工程教育,在保持特色的同時實現財務健康。
風險警示:財務壓力下的院校分級
B級院校(19所)呈現”單腿走路”風險:
普林斯頓大學因風險投資失利導致捐贈基金縮水32億美元
喬治城大學過度依賴聯邦資金受政策波動沖擊
東北大學等都會型大學面臨運營成本攀升挑戰
C級院校(5所)發出紅色警報:
斯蒂文斯理工學院等中小型院校出現流動性危機,Top100之外的院校情況更為嚴峻——近半數私立大學未達C級標準,148所院校被列入D級危險名單。

破局之道:美國高校的三大戰略轉型
1、學科結構革命
裁撤過剩產能:哈佛大學等削減古典學、比較文學等傳統學科
聚焦未來賽道: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成立獨立數據科學學院
跨學科融合:耶魯大學1.5億美元AI投資計劃包含倫理與社會影響研究
2、財務模式創新
開源策略:MIT將免學費門檻提升至家庭年收入20萬美元
節流措施:克利夫蘭州立大學通過自愿離職計劃削減人力成本
精準資助:達特茅斯學院將助學金覆蓋范圍擴大近一倍
3、教育形態進化
職業導向強化:卡耐基梅隆大學推出”CS+X”復合型學位
技術賦能教學:斯坦福大學建設元宇宙實驗室
終身學習布局:賓夕法尼亞大學擴展在線證書項目
行業觀察:冰火兩重天的分化格局
在人口紅利消退、政府資助縮減的大背景下,美國高等教育正在經歷深度洗牌。頂尖院校通過捐贈基金的優勢和前瞻性布局持續領跑,而過度依賴學費收入的中小型院校則面臨生存危機。值得注意的是,傳統評價體系中的”名校”未必等于”財務健康校”,這為國際學生的院校選擇提供了新的決策維度。
這場財務壓力測試最終揭示的,不僅是數字層面的盈虧平衡,更是知識經濟時代高等教育價值重塑的深刻命題。當AI教授開始指導機器學習,當量子計算成為必修課程,美國大學正在書寫的,是一部關于創新與生存的當代啟示錄。
需要注意的是,留學規劃是個技術活,如果你家孩子計劃去美國留學讀本科或者碩士,那么我的團隊可以給你一些專業的建議,根據你家孩子的基本條件提供留學規劃方案和選校策略(僅限26fall/27fall/28fall),我的微信:zhiyouv5

